南亞再生聚酯 搶千億商機
2022 . 08 . 01
最新消息

南亞(1303)看好再生聚酯市場,搶千億商機。南亞酯化單體先導工廠已經投入試產、明年上路,將擴大回收廢棄的塑料產品,包括舊衣、寶特瓶、漁網等,擴大投入再生聚酯市場,預期三年內需求可望有爆發性成長。
全球回收再生聚酯市場將迎來爆發期,據悉,可口可樂、雀巢等全球飲料商陸續承諾陸續改換綠色包裝,同時Adidas、ZARA、PUMA、NIKE、H&M甚至IKEA等國際品牌均宣示,將部分或全面使用回收材料,最快兩年內陸續上路,可預期再生聚酯(R-PET)市場將持續擴大。
「寶特瓶回收量已跟不上全球對於R-PET的需求成長。」南亞董事長吳嘉昭指出,全球PET產量中,僅約三成是用來生產寶特瓶,其餘多數以紡織品為主,經統計,廢棄服飾中有85%採掩埋或焚化處理,所以南亞率先布局織品、廢布料回收市場。
「這對後續幾年R-PET的穩定供給有很大的幫助。」
台灣方面,據紡織產業綜合研究院資料顯示,2020年台灣紡織業總產值達2,893億元,其中以人造纖維為最大宗。因應2030全球紡織業減碳45%目標,各大品牌廠陸續宣示將使用永續回收材料,然Textile Exchange預估2025年織品所需R-PET量高達1,710萬噸,但寶特瓶卻只能供應1,590萬噸。
吳嘉昭表示,南亞積極與產業領導品牌合作,回收其供應鏈的庫存布料、裁切邊角料及消費後舊衣,達成紡織產業循環經濟。此外,不同於其他同業多將R-PET用來生產短纖絲、瓶用及片材等技術門檻較低的用途,南亞將寶特瓶回收再生後,有90%運用於生產技術難度較高且高附加價值的長纖絲,2021年南亞回收聚酯長纖維產量高居全球第一,年產9.8萬噸,約占全球16%。
為了擴大卡位再生聚酯市場,南亞近期已攜手台灣戶外運動品牌「歐都納」,並結合理念相同之舊衣回收商、布廠及設計業者,共同建立國內第一條循環紡織示範供應鏈,使用南亞自主開發衣料材質分類的智慧機械,透過近紅外線光譜技術並結合AI(人工智慧),將廢胚(色)布、邊角料及消費後舊衣回收,以達成紡織產業循環經濟。
另,為了解決因使用低端寶特瓶片所造成粒色澤偏黃以及黏度不佳的問題,南亞已投資1.8億元,建立使用特殊醇解技術的回收產線;同時,南亞更興建使用自行研發專利技術的BHET酯化單體先導工廠,已開始試產,明年可望正式投產。(經濟日報)